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进程中,应充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从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着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基建有大量需求,但缺乏技术和资金。另一方面,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里唯一以非主权地区身份加入亚投行的城市,可为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新兴多边国际组织提供高效的资金运营平台,协助提升综合营运效率和融资能力,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正如香港金融管理局所言,对于坐拥大量资金的机构投资者来说,新兴市场国家的基建计划是当下优质的投资机会。 (赵海建)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十国非常重要,东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枢纽,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地区。”香港贸发局亚洲及新兴市场首席经济师何权达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7月,香港贸发局研究部对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进行一系列实地考察,为港商发掘东盟国家在基建发展方面的潜在商机。 “在印尼和越南等欠发达经济体,由于政府财政资源不足,而企业尚在建立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众多行业和项目对外国的资金和专业知识有巨大需求。马来西亚和泰国较发达经济体,当地多个行业发展已较为成熟,只在特定技术领域或较专门行业才需外国公司的专业知识,如废物管理、水管理、绿色技术和设计交通运输作业的整体模式等。”他表示。 近年来,东盟已成为亚洲区内的贸易增长引擎,经济影响力与日俱增。东盟总人口超过6.2亿,整体国民生产总值规模逾2.4万亿美元,过去10年年均经济增速约5%。同时,在东盟和中日韩的“10+3”机制下,这一区域经济体量提升至18.9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将近26%。 中国与东盟各国存在较大的互补性比较优势。尽管去年全球经济不景气,官方数据显示,中国-东盟全年贸易额达到4522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额的比重进一步提升。今年前5个月,中国-东盟贸易继续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增速达16.2%,比全国平均贸易增长速度高3.2个百分点。 东盟基建投资缺口庞大 众所周知,“要致富先修路”,基础设施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支柱。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东盟十国在2016年至2030年期间每年须投资2100亿美元,才能满足电力、交通运输、资讯及通讯科技,以及用水卫生等领域的基建发展需求;面对资金严重短缺的困境,不少东盟国家逐渐转向私营部门和外国投资者融资,同时也凭借这些资源以获取大型建设项目所需的技术和专业知识。 何权达指出,东盟十国近年来积极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并计划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这与“一带一路”的倡议不谋而合,“事实上,很多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东盟国家的基建项目,比如中铁建参与印尼的Kayan水力发电厂项目,投资金额达到17亿美元。” “中国工程承包商在东盟地区的基建项目工程合同金额2015年达到约250亿美元,相比2012年的166亿美元有显著增长,年度复合增长率达到11%。”他表示。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企业累计在东盟国家签订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合同额达到2962.7亿美元,累计完成合同额2040亿美元。双方企业合作实施了一大批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电力、桥梁等项目。 以印尼市场为例,作为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其人口亦是东盟之冠。印尼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一直受到基础设施薄弱和投资不足的掣肘。何权达指出,该国在2015-2019年需要大约3600亿美元的基建投资,但政府只能承担大约40%的融资,“这意味着大部分资金需要通过民间私人投资者、银行等以贷款或者融资的方式进行,当地投融资需求很大。” 为了吸引海外投资,印尼政府于2016年5月发布了新的负面清单,其中,删除了多个公共工程、贸易、创意经济及健康产业的限制,已100%开放给外资持股,废物处理、地下水工程、机场服务、互联网行业等外资持股上限则由此前的49%提升至67%甚至100%。 相比之下,马来西亚的基建市场发展更为成熟。“目前马来西亚政府开放外资全资控股建筑相关的企业,也欢迎外资企业参与公开招标的项目。该国的公私合营(PPP)的模式已运行多年,而且当地的企业已能完全胜任大部分的基建工程,通常在一些需要特定技术或者时间管理要求较高的项目才需要外资的参与。”香港贸易发展局经济师李紫欣坦言。 据悉,中国一些大型基建公司已在当地十分活跃。中国葛洲坝集团与沙捞越建筑公司Untang Jaya合作兴建巴勒(Baleh)水电站,计划于2018年10月动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参与建设的淡布隆跨海大桥计划于2019年底完成。 她透露,目前马来西亚政府力推的基建项目包括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到新加坡的高速铁路、东岸的铁路网络以及大吉隆坡、巴生谷 (Klang Valley) 大都会圈,以及长达1073公里的泛婆罗洲高速公路。 香港的双重角色 东盟作为一个贸易共同体,是香港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中国内地,同时东盟也是香港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占整体出口约10%。 在何权达看来,香港企业可以在东盟地区的基建项目建设中扮演双重角色,“首先(香港企业)作为投资者,以印尼市场为例,基建项目主要与饮水、卫生、码头、通讯相关,而马来西亚的基建项目主要涉及码头,菲律宾的投资重点则在提升现有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港口的处理能力,泰国、越南等地的投资项目以能源居多。其次,很多香港企业在东盟市场作为服务提供者,提供建筑设计、工程、测量、项目管理、顾问等服务。” “截至去年年底,香港企业在东盟的投资大约占当地外商直接投资(FDI)总量的10%,位居第四。东盟整体的FDI虽然由2013年的约1330亿美元下降至目前接近1000亿美元,但作为一个投资市场,东盟的投资热度仍在。未来几年,"一带一路"倡议将会带来更多深层次"范式转移"(digm shift)。”他坦言。 经过历时三年之久的谈判,香港与东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今年9月初敲定,并预计于11月签署。 “自由贸易协定主要涵盖货物、服务贸易以及投资协议等几大范畴,整体而言有助于港资企业扩大海外市场,令各缔约方以优惠条件进入对方市场。香港借助独特地理位置、完善基建、物流及专业服务等优势,成为地区枢纽,扮演中国内地与世界间的门户。”他表示。 根据香港贸发局的一项调查显示,东盟消费者视香港为亚洲时尚中心,对高品质及独特产品及服务有庞大的消费需求,其中旅游及休闲、美容和健康及时装服饰最受东盟中产消费者欢迎。何达权表示,香港品牌在东盟中产消费群中有一定知名度,相信有助香港产品打入当地零售市场。 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机遇之一,东盟必将成为全球消费品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到2030年东盟地区将有55%的人口进入中产阶层,总计约4亿人。 |
赣ICP备10002795号-1 | QQ:450230511 |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抚河北路117号 | 电话:13184589838 |
Copyright © 2018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